close

閱讀心得:像樹那樣生活----禹鍾英

我曾幻想過很多嚮往的生活,大部分都是依照我羨慕的人,描繪我所期望的未來,然而,我從未想過,要像一棵樹一樣生活。

看完這本書之後,我豁然了解,所謂「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如來」,那些生活中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存在,都不是理所當然,任何事物的存在,都是其來有自,都有其因果,都有其可以帶來的頓悟。

※以下紅色字為書摘

●合歡樹一到晚上,對生的葉子就會疊起來入眠。有趣的是,每片葉子都有另一半相接。所以到了晚上互相交疊的時候,不會有落單的葉子剩下。

據說,由於這樣親密成對的特點,以前還會有人把合歡樹作為禮物送給新婚夫婦。雖然大家都給像是鳳凰羽毛般絢麗的合歡花打了高分,但是我覺得白天各自分開,太陽下山就找到另一半,深情相擁的合歡葉更是可愛而漂亮。

原來,合歡樹還有這樣的寓意,我是第一次知道,感覺很浪漫!合歡花很美,花開時猶如滿樹煙火燦爛,但我住的地方附近沒有看到過,很可惜!不過最近住家附近的阿勃勒,倒是開得很燦爛。

●在樹木的生存過程中,非常迫切的需要保持彼此的距離。如果兩棵樹木貼得太近,就會互相競爭,一味地往上竄高。這是為了要再長高些,好接收到更多陽光。

然而,這樣的競爭最終只會毀掉彼此。因為在需要伸展樹枝、綻放樹葉、鞏固枝幹每個角落的時期,如果只是向上生長,樹幹就會變得異常纖細,這些樹木將來即使面臨微弱的風雨,也會無力地倒下;就算不會這樣,異常的樹形也撐不久,最終仍會面臨死亡的命運。

樹木茁壯成長所需的間隔被稱為「思念的距離」。雖然可以感受到彼此的體溫,但是絕對不會干涉或約束,因而只能互相思念的距離……

樹木間的生長,就好像人的相處,都需要「思念的距離」!如果靠得太近,就容易生出干擾或依賴,最好是:有點黏,又不會太黏。但,說的容易,拿捏上卻有難度。

●在形容樹木時,通常使用「靜中有動」一詞。也就是說,表面上沒有一點動靜,但內心卻不斷在行動。

沒錯。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不做,只是站著,但樹木卻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忙碌。一年四季以光合作用吸收陽光,然後透過葉子製造營養成分,接著將養分辛勤地運送到根部與各處枝幹,在從根部吸收水分,將這些營養成分運送到樹梢。走近一看,我彷彿能聽到樹木粗獷的喘息聲。

這讓我聯想到鴨子划水的理論,那些厲害的人,之所以厲害,看起來從容的人,之所以從容,是因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,他們努力精進著自己,所以才會有從容的自信和能力。

●在抖落了全身的葉子之後,樹木只能用光禿禿的身子去忍受寒風冷冽的冬天。盡可能地接受陽光,盡全力地吸取水分,成為了大樹而等待春天。

數目雖然忍受著宛如削肉般的痛苦,但對於樹葉並不留戀。無悔而果斷的選擇放棄掉葉子。因為他們知道,若非如此生新的春天將不會到來。

想想看,相較之下,人類比樹木更不懂得放下。人生就是空手而來,空手而去,奇怪的是,人們從來不會放掉手中所擁有的東西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,搬家的時候就是如此。在別人眼中看來有很多東西要仍掉,但是主人堅持說「以後一定會有用處的」。即使因為擁有太多東西而受苦,可是一但放棄就會後悔,所以抓住了很多東西勉強地過日子,也許這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型態。

有些人對物有著莫名的執著(有些人對情感也是),我的母親大人也是其一,家中的物品總是捨不得丟棄,我的國小制服,至今也都還留著呢!也因此,老家囤積的物品已經到達另外蓋一間倉庫來擺放的地步,雖然感動老一輩人的惜情,但也不得不勸告她要慢慢放手,相較我總是毫不留情地處理掉用不到的物品,母親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浪費。

以前,我也會買買買的屯積,心理的匱乏症候群讓我必須有滿滿的物品才更有安心感,但現在的我症狀已經減緩很多,可能是因為購物的便利性,讓我不再把家裡的空間拿來囤積,畢竟一坪需要三十、四十萬的空間,拿來堆衛生紙、濕紙巾等日常用品,實在是太浪費了呀!有需要再去賣場買就好了,實在沒必要浪費寶貴的居住空間。

●在升上國中三年級之前,出於學習天文學的想法,我報考了理組,但體檢結果卻意外地被判定為「色盲」。

並非其他原因,只是因為有色盲,所以不能報考理工科系。這就像是宣告我只能放棄對星星的夢想一樣。當時我幼小的心靈怎麼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。如果是我做錯了什麼,或有不足之處,我可以理解,但是身體的缺陷不是我的錯啊!

此後,我放棄了學習,親手製作的望遠鏡也被我打碎了。我再也沒有抬頭望看過曾經那麼喜歡的天空。我還學會了抽菸、喝酒,說實話,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此結束了。無法成為天文學家的委屈是如此大,因為無法擺脫這種委屈,我徬徨了許久,度過了艱辛的日子。當時我並不知道,這就是我對應該摒棄的東西的執著,越是無法改變的現實,越應該果斷地承認它。

最終,我就這麼失去了寶貴的青春歲月。如果我知道那是執著,選擇毫無留戀地拋棄的話,即使拋棄夢想的痛苦將被留下,也不會充滿悔恨地度過毫無意義的日子。我的年輕歲月可能會被更新鮮、更有可能性的其他東西填滿……

拋棄的痛苦肯定是巨大的。光是在拋棄之前,判斷應該拋棄什麼,應該採取什麼行動就很困難了。因為即使那對我的人生來說並不是很重要,但如果真的要放棄的話,人還是會重新審視。可假如那是即使執著也沒有用的事情,不管如何都必須仍掉的話,那麼在仍掉的瞬間,就應該像樹木一樣殘酷而冷靜。沒有任何留戀,宛如過冬的春樹那般,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、更豐富。

因為只有放棄和空出位置,才能做好接受其他東西的準備。

不過,說出這個事實的我,似乎還是對生活處處擁有著許多迷戀和執著,因為看到在寒冬中連一片葉子都沒有,孤零零地忍受的樹木,心情還是很沉重。雖然不斷努力地清空又清空,但那個愚昧的舊時習性依然殘留著。

雖然人生充滿迷戀,後悔也多,但現在的我還是有一個足以自信之處。如今我可以堂堂正正地仰望天空了。儘管痛失了天上的星星,卻也以地上的星星取而代之,因此一度退卻的我,現在終於找到了生活的軌道。

每當我內心產生迷戀或執著的時候,都會仰望夜空中的星星。有時我會反覆思考一個事實,那就是,懂得果斷放棄的人生,其實是最美麗的。

「懂得果斷放棄的人生,其實是最美麗的。」是啊!該放手的時候還是需要放手,反覆的悔恨、自怨自艾都是沒有用的,有些東西,注定求而不得,何不給予祝福?也許求而不得是因為上天另有給你的使命,或許,那是命運更好的安排,只是在前行的過程,你會充滿了迷惘,但是,只要堅持走得夠遠,某天回頭看,會發現原來這條路是更適合你的選擇。

我也還在練習,練習接受所發生的事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,可能有人會質疑,明明一堆鳥事,也是最好的安排嗎?當然,發生鳥事的當下,我們心情一定難過、憤怒、沮喪、悲傷、痛苦……,但是你怎麼知道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,後面的事情也許是更糟糕的?

我也還在練習,在可以選擇的地方,做出最佳選擇,在不能選擇的地方,勇敢面對接受。

●「長得醜的樹木守護山林。」這句話可能並不是僅在樹木社會才通用的詞語。世間萬物各有其意義,即便只有一天的生命,就算是看不見明天的人生,一定也有其理由和價值。所以,當你明白它的價值,並默默發揮自己的作用時,最終就會成為守護自己、守護世界的道路。

知道這個事實的樹木們,非常懂得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尋找幸福的方法。不是藉著和別人比較來評價及定位自己,而是只把自己的人生選定在一個位置,並忠於自己的人生。因此,獲得了生命的意義,得到了永續的力量。

看著這樣的樹,我也再次體會到自己的人生非常珍貴,即使在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、平凡的人生。

今後,我不會嫉妒任何人,不管別人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想法都無所謂。如果我自認為有價值,那不就足夠了嗎?我會一直記住,能夠給我的生活打分數的人只有我自己。

你相信嗎?一句老話: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。至少我是相信的!

曾經我質疑過這句話,質疑某些邪惡的存在,但是仔細想想,所有的存在,皆有其意義。

你想怎麼過自己的人生,取決在自己。

有人說:才不是!我都是被命運打趴的那一個!

是嗎?也許是,也許不是。

因為你認為是,那就是,你認為不是,那就不是!

所有的事情都會根據你的信念被解讀,同樣一件事,有人看到的是轉機,有人看到的是危機,那何不做一個看到轉機的人呢?何不做一個看到希望的人呢?

關鍵是學會感謝!感謝你呼吸的一口氣、感謝免費的陽光、感謝微風拂過綠葉帶給你的一縷閒適感、感謝公共飲水機的白開水,解除了你口乾的危機、感謝這公園的木椅,可以讓你坐臥,看頭頂絕美的青天白雲、感謝周圍清脆的鳥鳴,那是最動人的天籟之一……

●某一天,我發現正在管理的建築物庭院中的松樹突然被砍斷了,這是有人用鋸子偷偷地砍下來的。我的心證只有一個,那就是被松樹遮擋的某家商店的招牌,在樹木消失後非常顯眼。

在首爾市中區五壯里的槐樹也是如此。它原本是一棵美麗的樹,讓人只要看著心情就會變好,有一天,樹木被砍斷,取而代之的建築物一下子就蓋了起來。

在荒涼的都市中,忍受著煤煙和汙濁的空氣,還是努力生存的樹木,怎麼能那麼輕易就被砍掉呢……我經常對人們這樣說:「如果你是樹木的話,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人的身邊。」

樹木原本就有很強韌的生命力。但即使是這樣它們也有想過自殺的時候。究竟無法忍受到什麼地步,才能讓樹木想自殺呢?然而如今在我們周圍的大部分樹木都想著要自殺。至少能活五百年以上的銀杏樹,若是在人們身邊也會在二、三十年後就死去。我要對那些樹說一些話:「即使這樣也得要活下去吧?生命是多麼重要啊……」

但是,即便是這麼說,如果換作我是那棵樹的話,話就很難再繼續說下去,只能感到抱歉而已。

還記得有天我經過一處公路,遠方的山上,竟有著兩大塊禿掉的山坡地,真是令人怵目驚心,人類的野心、慾望似乎沒有填滿的時候,為了自己,有些人總能輕易的讓別人去犧牲,總之,自己是得利的一方就好了,殊不知這種想法總有一天也會害了自己及心愛的人。

人和人、人和自然環境,其實都是共生共榮的,沒有誰能抽離,善待你周遭的一切,等同於善待自己,一個真正自愛的人絕對不是自私的。

●樹木一旦扎根,除非有人強行移植,否則,它們一輩子都會在原地生活。周圍的環境再不順心,再苦再累,也無法離開到別處去。樹木天生的宿命,就是要在扎根之處過上一輩子。

這該有多麼鬱悶啊!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一想到這個事實,我就覺得喘不過氣來。若換作是我,絕對活不下去。

然而神奇的是,樹木並不屈服於任何條件,而是為了能在扎根之處維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斷努力。

富饒就富饒,貧瘠就貧瘠,不屈於自己的命運,開拓自己生命的樹木。只要到滿山都是岩石的荒山上一看,就會發現那種樹木還真不少。……

如此看來,世界上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存在就是人。用自己的雙腳就可以走到任何地方,什麼事情都能隨心所欲地去做,只要下定決心,就能學會任何東西,這難道不就是人嗎?

然而,儘管是只要努力就能改變的事情,人們只要遇到一點困難,就好像面臨宿命一樣,立刻放棄了努力的想法。然後把責任推給周圍的事,說道:「實在沒辦法,這不是我能力所及的事情。」

有些人如果事情不順利,在立下無論如何都要解決的意志之前,就會先選擇放棄,因而一蹶不振。對於這些人,我都會告訴他們要跟樹木學習。

一旦下定決心就不要放棄,那才是對樹木的禮儀。

這段文字敘述讓我感動莫名,樹木認命地在扎根處努力的活下去,不論土地多麼貧脊、環境多麼惡劣,它仍舊努力的向上生長,從不抱怨,默默的一天一天、一年一年,就這樣任勞任怨,也許強風會刮斷它的樹枝,也許鳥兒會吃掉它的果實,也許烈日會烤乾它的枝葉,也許雨水會泡爛它的根系……,但它從不呼天搶地,仍舊拚命地想辦法活下去、想辦法讓自己茁壯。

反觀自詡為萬物之靈的我們,是否太常唉聲嘆氣了呢?

「像樹那樣生活」,這個書名的意義,我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樹的生活態度就是秉持「不畏艱難的韌性」,而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人生之道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