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來分享的是《斷捨離的簡單生活----山下英子》這本書,其實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讀這本書了,只是當時在讀的時候,我還沒有記錄書摘得的習慣,所以這一次在圖書館又見到它的時候,想著:「再來複習一下好了!」沒想到重看了一遍之後,發現對這本書的記憶竟然好像完全歸零了(畢竟也是好幾年前看的),因此,在看的時候,就像在讀新書一樣,發掘到許多有趣的部分呢!
※以下紅色字為書摘
●「斷捨離」的基本觀念:
‧斷──「斷絕」不必要的東西
‧捨──「捨棄」多餘的雜物
‧離──反覆執行「斷」與「捨」,「脫離」對物品的執著
請將這三個步驟當成咒語。斷捨離是一種訓練,越是努力,空間與生活就越符合你的期待。
從「斷捨離」更進一步,本書將帶你踏入這樣的世界:
‧美……滋潤而平靜的生活
「斷捨離」這三個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但究竟含意是什麼?簡單的說,就是「斷絕」、「捨棄」、「脫離」,這三個字也幾乎是我現在對物品的取決的準繩了!
回想以前家裡,總是有許多不必要的雜物,雜物怎麼來?不外乎是:
- 打折誘惑:好便宜啊!買到賺到,不買對不起自己,管它需不需要!反正之後有的是機會用。
- 不適切的期待:買了它,打掃就會更方便!買了它,穿上就會更好看!買了它,食物就會更好吃!買了它,一切問題就解決了!
- 團購壓力:親朋好友揪團買,不跟顯得不合群,一次不跟還好,如果常常不跟,萬一變成邊緣人,被明顯冷落、白眼,社交、職場生活還過得下去嗎?
- 買x送x:買x送x耶!這麼好康,不買行嗎?雖然也許送的東西不需要,不過也可以拿去送人啊!(完全忽略贈品上可能面印有「贈品」字樣)
- 中邪:「中邪」又名「失心瘋」,有時候不知道哪根筋不對,內心會出現一種「我一定要買」的情緒,管它是什麼,老子就是要花錢洩憤就對了!
以前的我,也經常因為以上原因囤積雜物,後來開始理財之後,也了解了極簡生活、斷捨離的概念,所以現在的消費模式改變了很多,雖然偶爾
還是會有「失策」的衝動購物,但是跟以前相比,已經可以算得上是「脫胎換骨」了!
●我的衣櫥裡有絲襪六雙、褲襪三雙、襪子三雙。我對「三」這個數字有點執著。以鷹揚學的觀點來說,偶數為陰,奇數為陽。此外,老子說過:「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我接受這些說法,任何事都以三的倍數決定。
●雖然家裡的衣服不多,但是我會一直換穿新衣服,這是確保衣櫥空間並且跟得上流行最理想的做法。現在衣櫥裡的工作服共有六套,主要是連身洋裝和夾克以及兩件式套裝。每個月我會淘汰三套,再買三套。也就是說,一套衣服搭配穿著的週期大約兩個月。在這段期間內盡量穿出門,然後無牽無掛、滿懷感激的放手。
衣服具有能量,也就是「氣」。
「氣」有許多種類。例如季節的「季」表示時代潮流或趨勢的「機」,或是更充滿感情的「喜」、「輝」、「奇」等(譯註:日語發音皆為「ki」)。感受到強烈的「氣」的衣服,對自己而言就是最好的衣服。去年的衣服看起來有點舊,也許是因為洗過褪色,但其實是「氣」消失了。
看到這邊的時候,我的感覺是作者也還蠻「迷信」的!(哈)
還有就是作者淘汰衣服的速度好快呀!等於是每一季都只穿新衣服,口袋很深的人才有辦法做到吧!像我這樣的小老百姓,恐怕無法顧及什麼衣服有沒有「氣」的這件事,一開始會覺得作者這樣的購衣方式蠻奢侈的,但從另一角度來看,因為作者是公眾人物,經常需要參與公開講座、節目等,且收入也高,所以在這方面確實不能用一般人的穿衣概念來視之。
●我挑選廚房用具一向以「外觀」來決定。有人問我:「這樣不會有問題嗎?」我可以堅定地回答:絕對不會。各位聽過「實用之美」嗎?它的意思是「好用的物品,自然會是洗鍊而富有美感的物品。」
以前購物的時候,通常只會考慮「便不便宜」?或是「好不好用」,不太會去在意外觀到底「好不好看」,也就是「品味」的問題,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和生活水平的改變,我開始在意這個部分。
人就是這樣,10塊錢的購物袋會隨便亂放,任意堆疊,弄髒也無所謂,丟掉毫不可惜,但若是10萬買的包包呢?我想兩者之間會有極大的差別待遇,帶在身上的感受也會截然不同。
當然,我不是鼓勵大家追求名牌,而是在能力範圍內,用心挑選品質好的東西,物不用多,而在精,每一樣都只選擇你所珍愛之物,這樣會很珍惜的使用,長久下來,其實,反而比買一堆爛東西還省錢,而且現在房價這麼貴,空間這麼小,雜物不僅影響居家的舒適度,還會讓人感覺很「煩躁」,記住一個重點,只讓你愛的進入你珍貴的空間裡,其他的就果斷捨棄吧!
●想一想,那些在店家不經意拿到的試用品,你實際上會使用嗎?如果不會,就應該當場開口拒絕。
如果在抽屜裡發現沒用完的牙膏,你會怎麼處理?或許你會想:目前的牙膏用完的時候,就可以拿這條來用。然而,那是什麼時候?三個月?半年?在那之前,這條牙膏要放在哪裡?半年後你還會想用嗎?像這樣幾經思考之後,就會毅然丟進垃圾桶裡了。
大家都有拿過試用品吧!年紀小的時候,我也會喜孜孜地拿,覺得賺到了,甚至還想多要一點,但是我完全沒有想到我的皮膚是敏感肌,使用試用品根本就是自找麻煩,經常引發我的皮膚紅腫不適,後來,那些試用品我不再使用,而是收在櫃子裡,累積久了,不只占空間,還要找時間清掉,所以現在我真的就是完全不拿試用品了,甚至是買到不適合或不上手的東西,我都會馬上果斷的處理掉,不會留著占空間。
●你家浴室裡有哪些東西?洗髮精、沐浴乳、淋浴椅、臉盆,連盆裡裝了盥洗用具或除毛用品,用不到的浴缸蓋靠在牆上,再加上海綿、刷子等打掃工具……打掃浴室時,要先將形狀大小各異的物品一一移開,實在很費事。瓶罐底部容易發霉,所以也得時時清洗。
因此,我覺不在浴室放東西。洗澡時,就向上澡堂一樣,只帶需要用到的物品。這是我和作家岩崎夏海先生對談時學到的方法,決定立刻實踐。
我的浴廁有放一組盥洗用具和一個刷子,東西算是很少了,但是作者的做法會讓我想嘗試看看,因為預防勝於治療,如果浴室、罐子發霉真的很麻煩,所以如果有辦法能減少發霉的機率,不是很好嗎?
●偷偷跟你們說:我把家裡滑膩的汙垢取了名字,像是「頑固的oo」。其實,oo是我以前曾經嫉妒、討厭的女性朋友的名字(對不起)。
我會一邊用舊牙刷刷洗,一邊說:「oo,別賴在這裡不走,趕快被沖掉吧!」
一面喃喃自語,一面努力工作。
排水孔變得亮晶晶,我的心情也因此變得暢快。這是我不為人知的小小樂趣。
「這不是小學生的心態嗎?」坦白說,這是我的第一個念頭,哈!
不過如過這樣有助於「打掃的動力」和「心情的愉快」,大家也不妨試著把討厭的人當成汙垢,每天都好好「對付」他一下吧!
●大掃除是為了自己。待在乾淨的房子哩,自己感覺最舒爽。同時,大掃廚也是為了空間與物品。對於平日相伴的空間與物品,心懷感激的清掃、擦拭、刷洗。一邊向置之不理的空間與漫不經心擺放的物品道歉,一邊徹底整理,讓空間與物品回復到爽快、愉悅的狀態。
沒錯,年底的大掃除是像空間與物品說「謝謝」與「對不起」。
不過,最理想的狀態是不需要年底大掃除,也就是不要製造出對空間與物品感到抱歉的狀態。
為了做到這一點,就要順手清掃。
平時如果勤加打掃,就不必在大掃除的時候費力去除污垢,也不用仰賴化學清潔劑。
想起過年前我跟朋友提到要大掃除的時候,朋友回我:「你家還需要大掃除嗎?東西那麼少,又很乾淨。」我跟他說,還是有一些細部的部分想再加強。
的確,如果每天都順手作一些清潔的工作,房子真的不會髒到哪去,而且住起來也會覺得乾淨舒適,想想每天住在一個窗明几淨的空間裡,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嗎?雖然每日的清潔打掃是會給自己一點負擔,但是跟清潔後換來的愉悅心情相比,還是非常划算的!
●徹底詢問自己的內心:「適合我的東西是什麼?」不需要的就放手。捨去的部分,就由「餘裕」取而代之。
最後這段作者的話送給大家,這個世界的誘惑太多,希望我們都能思考自己真正在意的、需要的、想要的,斷絕誘惑的牽引,能由學會外在的取決,進而獲得內心的平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