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分享的是《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》這本書,還記得那時借閱這本書,因為事務比較繁忙,只看了一半,沒想到快到期了,捨不得歸還,等到可以續借的時間到了,就立刻把它續借起來,還好續借成功(汗),這本書其實不厚,但是在閱讀的同時,讓我產生了很多自我對話及省思,所以放慢了閱讀的速度。本書脈絡清楚(從熱情之初探討到熱情之終),書中對論點所提出的論據(案例)豐富,對論點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,不會讓人有空泛的感覺,而且很多地方有給出具體的建議,值得推薦!因為本書的敘述在章節上,有循序漸進的安排,所以我的心得會以原脈絡去呈現,比較能提供各位讀者關於本書的清楚框架。
(以下紅色字為書摘)
●第一章:比發覺熱情更重要的事:一流人重視的是管理熱情
◎換言之,熱情有好有壞,而是好是壞取決於你。
「好的熱情帶你上天堂,壞的熱情帶你下地獄。」
什麼叫不好的熱情?第四章會有較多的描述,簡單來說,就是有些人在追求興趣、熱情(目標)的過程中,不失不覺迷失於外在的獲得(金錢、名利、讚美等),或陷入了恐懼(怕被責備、怕失誤、怕自己再也無法突破等),這些都可能導致人在實踐目標的路上不小心「誤入歧途」,可能是不擇手段,導致身敗名裂、也可能會自我傷害、身心受創……,不論是哪一種,都會讓人感到遺憾。
所以我們必須學習怎麼去「管理熱情」,這會幫助我們更好的自我實現!這就是本書探討的重點。
(以下紅色字為書摘)
●第二章:探尋熱情的起源:從受苦而始,過度為愛,慾望為終
◎同一套生理暨心理機制能激發熱情,也能致癮,所以預先疏導自己和孩子的內在趨力十分重要。
這裡有一段蠻有意思的敘述,我們都知道多巴胺能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,書中提到對多巴胺的敏感度較低的人,會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,去獲得這樣的快樂!需要越多多巴胺才能感到快樂的人,就越能夠去達成難如登天的事!
想想也是,一個人如果很容易就可以滿足,通常比較不會想去做更多的付出吧!
不過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執著,就必須要更小心的去「管理熱情」,因為一旦對快樂的需求轉向了「歧途」,也同樣會帶來毀滅性的下場。
●第三章:從挖掘熱情到實踐熱情:需要的是按部就班到全力以赴
◎選擇「感興趣」,而非「契合」。開放心態,探索興趣,樂在其中,要比尋找能立即給人契合感的事物好得多。
◎遵循槓鈴理論,一端持續從事較保守穩定的事項,另一端逐步調升為追尋熱情甘冒風險的比例。這麼一來,更有希望擴大熱情在人生中的份量。
◎要記得:這種信仰/信心並非奠基於預感或直覺,而是基於實踐成果所生出的信心。如果由自省所得到的證據顯示你將會取得成功,那麼所謂「跨出那一大步」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。
很多人都會有一種「畫地自限」的心態,也就是面對人事物,常會先以自己想像中的「適不適合」、感覺「如何如何」來做評斷,這樣常會陷入基本歸因謬誤之中。
※他很小氣,一定很難跟他相處。→盡量避免跟這個人的接觸、互動。
‧小氣的定義是?也許他只是比較習慣節儉的生活方式,不等於他是一個壞人!
※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不討喜。→把它讓回架上。
‧覺得書本的封面設計不佳,只能是主觀個人意識,看書是看封面還是內容?如果一個人買書只看封面,那他的快樂可能只有三分鐘,因為回家翻看內容可能會氣瘋,浪費生命買一本爛書。
※店面看起來不太明亮、乾淨,還是別間吃好了。→在找它處覓食。
‧很多老店雖然不講就環境,但是根本超級好吃!有些店重視噱頭,風格設計,倒是講究「氛圍」,東西卻普普或難吃,裝潢費反映在價格上,付錢是去吃東西還是吃裝潢?「擺拍」拯救不了肚子啊!
所以作者主張我們應該把對熱情的探索著重在「感興趣」,想試試看嗎?那就去試試看,不要畫地自限、裹足不前。不喜歡至少真的嘗試過,再換別的也不遲,也不會有遺憾。
但是不要被這個「感興趣」給逼死,就像工程師做好好的,突然有一天短路(誤)心血來潮就想去當咖啡師,裸辭後毅然投入學習咖啡的道路上。許多這樣做的人,一開始感覺自己特別帥,我揮揮衣袖,不帶走半片雲彩,你們繼續當社畜吧!我要去當「老闆了」!也許這種破釜沉舟的心態是很令人敬佩,但下場通常都也很慘烈,再見到他,當初的意氣風發不再,像一頭喪家犬歪七扭八,然後見面是因為要跟你借錢,這種「烈士」不少啊!
循序漸進很重要,現在不是流行斜槓嗎?先花一些時間對感興趣的事試試水溫,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做得來,再逐步做更多的投入,最後確定可行再說。
有太多人作夢的人被現實打醒,甚至是打死,不可不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