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

(以下紅色字為書摘)

●第四章:避免因為熱情誤入歧途:人會受兩種不良熱情所驅遣

◎小心別讓熱情流於執迷。這會發生在對外在成就的熱情,大於對本身事務時。

◎誰都避免不了恐懼。想長期保持熱情、績效表現、快樂,克服恐懼往往是關鍵所在。

逐夢的過程最怕的就是忘記「初衷」!

很多人會「不小心」忘了自己一開始為什麼選擇要做,不知不覺外在的獲得成為了做這件事最大的成就感,所以變得患得患失。

當你做這件事的動機已經不單純,你就無法再收穫那單純的快樂。

曾經,我認識的一個朋友,很喜歡化妝,透過化妝,她覺得自己變得更漂亮、更有自信,然後她想讓所有覺得自己不夠完美的女孩都可以透過巧手,妝點自信;也想推薦自己購買到的彩妝好物,避免小資女孩們多花冤枉錢。本著這良善的立意,所以她開設了一個yt頻道,一開始,非常樂在其中,也很用心經營和粉絲互動,但是,過了一陣子,漸漸的,她不快樂了。

有一天她和我說,覺得自己走偏了,我問她為什麼?她說,她開始越來越在意點閱數、訂閱數,也越來越在乎留言的評價,每天作品上架前她都會很擔心反應不佳,心情完全隨著點閱、留言評語起落。甚至有一些廠商找她合作,明明自己用過不好用的產品,但為了賺更多錢,也開始昧著良心推薦,這讓她覺得很痛苦,已經背離了她當初的設定。

我勸她,回歸本心。因為一件事情唯有能夠回歸本心,才能做到最好。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上,但也不可能被所有人討厭,堅持風格,才能吸引志同道合,更能收穫互動的快樂。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,更不要為了蠅頭小利,讓支持你的人發現妳推薦惡質產品,這樣做只會因小失大,讓欣賞你的人失望。

她沒有說話,只是沉默點點頭。

後來,她傳訊給我,說自己想了很多,打算堅持下去,回到頻道創始的理念去。

再後來,見她都是笑瞇瞇,我想,她應該已經做到了。

可是有多少人可以迷途知返呢?在權力、金錢面前,很多人沒辨法自拔,最終,失去道德底線,把自己賣了出去,多麼可惜啊!

◎我們與恐懼的關係會密切左右一生成就:「說穿了都和恐懼有關。殺掉恐懼,你就贏了。殺掉恐懼,今年就會是你表現的最棒的一年。殺掉恐懼,你就能狂熱訓練。殺掉恐懼,你上大學免繳學費。殺掉恐懼,你站上講台,別人付你錢,陌生人走過來和你稱兄道弟。「『恐懼』死了,你就活了。」

「殺掉恐懼,你就贏了!」特別喜歡這句話!

多數恐懼的原因,來自於不自信,自信能靠一點一點的小事來累積,每當完成一件事之後,就給自己按個讚吧!睡覺前,不要只反省自己一天的過錯,也要去回憶這一天的努力,漸漸的你會發現,其實一天當中的你,多半都是很棒的!

雖然不甘願,但你還是準時上班了,很棒!

雖然很麻煩,但你還是順便幫同事轉交了資料,很棒!

雖然「阿雜」(台語),但你還是做完了(也許不是100分,沒關係的)老闆給你的工作,很棒!

雖然覺得公車人擠人很臭,但你還是搭了公車,沒有搭小黃,省下一筆錢,很棒!

雖然這次新買的沐浴乳,你不喜歡,但你還是為了節約、為了不浪費,堅持用完它了,很棒!

雖然一天的煩悶太累,但你還是在熬夜追劇之後,洗完澡才睡覺,很棒!……

看吧!我就說你的一天,其實有很多很棒的事,不是嗎?相信自己可以做好、可以做到!

「殺掉恐懼,你就贏了!」培養自信,你可以的!

再補一句尼采的金句:「凡殺不死我的,都將使我強大!」

●第五章:產生最佳熱情的兩種方式:「養成專精心態」和「與和諧熱情共存」

◎做事時最關注成就的人最難成功,而不乎成就與否,且心細做事過程的人,反而容易成功。

◎專精心態包括六大原則:

─內在驅力。

─專注過程。

─不操心是否能做到最好。

─接納短期失敗,換取長期收益。

─培養耐心。

─心在當下。

專注過程,一個好的過程,結果自然不會太差,不是嗎?

聽過奕秋的故事嗎?就是在講專心與不專心所帶來的差距。

「弈秋,通國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誨二人弈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弈秋之爲聽;一人雖聽之,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,思援弓繳而射之。雖與之俱學,弗若之矣。爲是其智弗若與?曰:「非然也。」

(奕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,讓他教兩個人下棋。一個人專心專意,只聽奕秋的話。另一個,雖然聽著,但心裡卻想著有隻大鳥快要飛來,要拿起弓箭去射它。這樣,即使跟人家一起學習,他的成績也一定不如人家的。是因爲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?自然不是這樣的。)

專心,是專精之本!

作者提供的專精心態六大原則,希望大家可以學以致用。

●第六章:一流人的熱情不由「平衡」而來

◎人的時間、注意力、精力都有限度。對一件事越熱情澎拜,越難分身顧全其餘。

◎別理勵志自助書籍那一套。與熱情共存,實際上與生活平衡相互對立。

◎該費心的,不是平衡生活,而是自我覺察。欠缺自我覺察,便無從衡量實踐熱情時必然要有的特定取捨。

人沒有分身,每個當下,只能選擇做一件事,而我們花時間做的事,也會影響我們成為怎樣的人。

很多在領域裡特別拔出的人,在領域外幾乎一片空白,就像可以完成實驗複雜度超高的科學家,沒有去記自己的身分證字號,就像為求方便、舒適常穿女性涼鞋出門的愛因斯坦。因為在他們心裡,他不在乎的事,從來沒有必要去記,從來沒有必要去多花寶貴的時間。

●第七章:用「自我覺察」來掌握熱情:讓人取捨與實踐熱情的選擇權

◎明白自我之刻,便是自由之時。

◎我會裝作是為了朋友煩惱,而不是為了自己。這樣一來,我幾乎每遇上棘手的情形,都看得比較清楚,然後想個好法子解決。

◎變得更能自我覺察,非常重要,有助於衡量熱情人生必然要有的取捨,讓人得以選擇怎樣引導熱情。

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,遇到問題時,不妨抽離自己的身分,問問自己,如果是xx(家人、好友)遇到了這個問題來問我,我會建議他怎麼做比較好呢?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、去分析一件事情,可以得出相對客觀的結論,比較不會意氣用事或不知所措。

●第八章:放下「熱情」的時間到了:用「自我敘事」開創新生涯

◎放下舊有熱情,邁向新目標且大有所獲的人都有一項共通點:人生敘事牢牢操之在手,自己來寫。

◎唯有你說給你自己聽的那套內在敘事,才能夠比追逐熱情更具體的塑造自我認同。

◎再說一次,能掌控、營造內在敘事,就能掌控、營造人生。

最後,來到本書的終結,這一個章節,我有許多的感觸。

在人生的旅途中,並非一直都能順遂,也許是突如其來的意外,讓人措手不及,或者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之後,我們可能會有生活上的轉變。如此,就必須放下原本的夢想,但如何說服自己不再深陷遺憾?不感到懊悔、痛苦呢?作者提供我們一個方式:「自我敘事」。

舉例來說,一對相愛的夫妻,太太在生產時,不幸難產離世,但寶寶幸運地存活了下來。這時先生的「自我敘事」可能會是:都是因為這個孩子的到來,才讓愛妻離開了,因此他對這個孩子沒有愛,只有怨。但是,他也可能想著:還好有這個孩子,讓他感覺妻子不是完全消失了,他們的愛,有這個孩子延續著,所以,他對孩子心懷珍愛。

看!不同的自我敘事帶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,其實,簡單的來說,自我敘事就是我們去解讀一件事情的態度,當我們可以給事件一個正向的解讀,我們就會往好的面向去展開後面的故事,反之,我們則會陷入痛苦、悲鳴、怨恨之中。

無論處在什麼境地之中,都不要忘記,你的心,永遠是自由的!

人生總會有鳥事,無法控制,但怎麼去看待這些鳥事,操之在己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