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

在越來越少人閱讀紙本書的現代,書本,竟已經是有點懷舊的況味了。

而「課本」,是否又更離我們更遠了呢?遠到似乎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事情。印象中,我的國小課本包著書套,內容已經不復記憶。國中課本不再使用書套,課本插圖、作者照片,卻經常被迷惘又昏沉的我拿來即興創作,用以暫時鎮住自己的瞌睡蟲,然後,可能也寫著愛戀對象的外號和那些流行歌詞吧!高中時的課本,精彩萬分,各式註記、筆記,各色原子筆、螢光筆,小小的國文課本,裡面塞寫著密密麻麻的補充,深怕一個不留神,第一志願便離我而去……。

回首求學階段的讀書,我不知自己真正究竟為何而讀,只知道不讀考不上好學校,沒有好前途,就這樣不甘願的讀著,但也許是冥冥中的注定,也才有了現在生活的樣貌。

寫在課本留白處的?你,還記得是什麼嗎?那屬於青春的印記。

(以下紅色字為書摘)

成長有時竟是一件那樣殘忍的事,它奪去了我們可以「話桑麻」的心境,讓我們變得世俗起來,再也無法擁有樸素卻美好的時光。

我喜歡聽小孩的對話,童顏童語,甚是可愛!

大人講話,很多時候,帶有弦外之音,或者,不經意的一句話,也會被過度解讀。

總之大人的對話,很多時候是一種應酬,說不到心裡去的,有時候也不用太認真去聽。然而好笑的是,一場演出彼此心知肚明,唉!又是何必呢。

浣衣歸後新炊熟,一卷殘書自在看。

多令人欣羨的生活!

從小,我就嚮往著這樣躬耕山林的生活,所以這種「田園風格」的個性,應該是骨子裡的吧!

唐人張籍的〈感春〉詩說:遠客悠悠任病身,謝家池上又逢春。明年各自東西去,此地看花是別人。

「明年各自東西去,此地看花是別人。」讓我想起了李清照的武陵春:「風住塵香花已盡,日晚倦梳頭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聞說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只恐雙溪舴艋舟,載不動許多愁。」總是景物依舊,人卻散去了的慨嘆。

時間沒有開始,也沒有結束,因此生命並不用追求空虛的長度,而在於從任何一刻發現自我價值,以及真正明白我們所處當下的意義,那或許便是「掌中握無限,剎那存永恆」的真諦吧!

這世間有太多的來不及,有太多早知道,然而,當下才是真實的存在,唯「智者」了悟過好每一個當下,才能真真正正的活好自己的人生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