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

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,每天都在進行「自動駕駛」,因為人類的大腦很聰明,能不花時間思考的事情,就不需要調動我們的「能量」,讓它自動化就可以了,就像我們早上起床刷牙洗臉,通常不會去思考今天要用哪一隻手刷牙?要不要用漱口杯等,許多日常,除非刻意思考選擇,否則通常都是「自動化」。

而潛意識為何很重要呢?因為潛意識會在不知不覺間支配我們的想法,就是不刻意練習時的慣性,自動化跑出來的那些念頭,甚至,潛意識還會扭曲我們的認知。

(以下紅色字為書摘)

誠如心理學家海德所說,有兩條路可以通往真理:一是科學家的路,一是律師的路。科學家會蒐集證據、尋找其中的規律、提出可以解釋現象的理論,然後加以測試。律師則一開始就下了結論、決定要用該結論說服別人、尋找可以支持結論的證據,並質疑任何不符合結論的證據。人的心智同時擁有科學家的那一面,以及律師那一面,一個是追求客觀真理意識,另一個則是潛意識,它熱切擁護我們「想要」相信的一切。我們讓兩者相爭,共同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觀。

看到這段敘述時,直覺反應是:作者吃過律師的虧嗎?()

不過這其中的內容,值得我們去深思:面對一個事件,我們是按既定的認知去解釋脈絡,還是按照脈絡得出結論?這兩種思維方式有著完全不同的本質。

一個人的認知跟其國情文化、生長背景、家庭觀念、教育方式、人格氣質等息息相關,如果我們按照認知去看待世界,那就是一種主觀,每個人都必然會有自己的主觀思維,然而,一個人的主觀思維越僵化,也會越難有彈性,因為他會誓死擁護自己認為的真理。

大腦是很不錯的科學家,但更是頂尖的律師。於是當我們努力塑造一切、可信的自我形象和世界觀時,我們心中的那位熱心律師往往戰勝追求真理的科學家。前幾章我們曾討論,潛意識很擅長利用有限資訊,建構出讓意識覺得很真實、完整的世界觀。視覺、記憶甚至情緒都是建構出來的產物,混雜了原始、不完整甚至有互相衝突的資訊。我們也用同樣方式建構自我形象。繪製自畫像時,律師般的潛意識會合併事實假象、誇大我們的優點、淡化我們的缺點,創造出如同畢卡索般的扭曲形象,有些部分(我們喜歡的部分)放得很大,有些則縮小到幾乎看不見。意識心這位理性的科學家於是天真的欣賞這幅自畫像,還以為這個形象就跟照片一樣準確。

我想說的是,雖然很多時候,我們需要理性,讓生活得以平衡的運作,但如果過於理性,也會讓人像機器人一般缺少「情味」。如果我們看待自我的方式有「優化」的成分,而這能幫助我們有自信、更好的去面對生活的挑戰,那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自我防衛機制。只是「理性與感性」間的拿捏,是一門很深的學問,需要我們去練習鑽研,才能在方方面面應對的游刃有餘。

研究人員檢查了兩千三百二十筆成績,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。無論隔了幾年,間隔長短似乎不太會影響受試者的準確度。他們對高一、高二、高三、高四的成績記憶,準確度都在百分之七十上下,而他們的記憶的確有個漏洞。是甚麼讓他們遺忘呢?讓記憶模糊的不是歲月,卻是不好的表現:成績是A時,他們的準確度是89%,成績是B時,準確度64%,成績是C時,準確度51%,成績是D時,準確度29%。因此,如若你因為成績不好而沮喪時,別灰心,只要等待的時間夠久,你的成績就會進步的。

「如若你因為成績不好而沮喪時,別灰心,只要等待的時間夠久,你的成績就會進步的。」這段敘述讓我爆笑出來!

人在意識上會想淡化那些失敗的過去,是因為這麼做可以減低挫折持續給自己帶來的衝擊。然而,不得不說,這個調查,有部分可能失準,因為或許當事人不是不記得自己的成績,只是想避免在說出成績時的尷尬,所以捏造了一個相對較高的成績。

幾乎人類所有的大小成就,在某種程度上都仰賴當事人對自己的信心。而那些達到最偉大成就的人,往往不只樂觀,而是過分樂觀。

人的心念很重要,有段話是這樣的:「小心你的念頭,那會造就你的語言;小心你的語言,那會造就你的行為;小心你的行為,那會造就你的習慣;小心你的習慣,那會造就你的性格;小心你的性格,那會造就你的命運。」保持心態上的樂觀,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事物的多種可能,危機也能找到轉機,灰心也能一笑置之。

潛意識最大的作用,就是幫我們創造出正面、討人喜歡的自我形象。這個世界充滿人類無法企及的力量,但潛意識卻讓我們自覺強大、能掌控一切。畫家達利曾說:「我每天早上起來,都會興奮無比的問自己,今天這個達利,又會做出甚麼偉大的傑作來。」

達利好棒!值得我們看齊。

讀者們有觀察過自己每天醒來時的第一個念頭是甚麼嗎?每天,你是滿心期待的醒來,還是心不甘、情不願的按完第N個鬧鐘後下床?無論如何,走到盥洗室的鏡子前,我希望你能給自己一個大大的微笑,你還能夠擁有新的一天,多好!只要我們還在,就有無限可能,端看你如何「選擇」過這一天。

我們會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實。我們憑著對別人的觀點,以及別人對我們的觀點,來選擇朋友、愛人和伴侶。人生事件不同於物理現象,我們可以用各種理論解釋每一件事,而真相完全取決於我們選擇相信的理論。人類可以輕易接受各種詮釋自己的理論,這是造物主的禮物,我們藉此生存下去,甚至得到幸福。

是的,真相取決於我們選擇相信的真理。

「你相信甚麼,什麼就是真的!」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