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

你是個愛自己的人嗎?多數的人,在愛自己的同時,一邊又不斷的傷害著自己。

一個人,要學習愛自己,第一步是去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,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人,接受自己的好,接受自己的不好,因為無論好與壞,那都是屬於我們的一部分,好與壞都不是全然,所以我們不需要過度膨脹,也沒有必要過度自卑。愛自己,就是接受自己,允許自己只是「人」,不是「神」。

(以下紅色字體為書摘)

我曾經問過某位僧侶,他是怎麼找到平靜的。

「我說『好』,他說,「對所有發生的事情,我都說『好』。」

世事難料,許多事情無法按照我們的計畫,許多事情令我們感到悲傷、無奈、憤怒、焦慮、哀怨、嫉妒、委屈……,但是,事情一旦發生,就無法再倒回,如果我們能讓自己快一些接受「它」,也就能快一些擺脫「它」帶給我們的情緒影響,盡快讓自己回到正軌,思索解決、平復的辦法,繼續過好自己的正常生活。

不活在當下的代價往往就是痛苦。

其實這件事現在很流行的「正念」的概念,所謂的「正念」並不是把你的觀念導正的意思,而是是去覺察你此刻的念頭、覺察你當下的行動、環境,不批判的去觀察它,好好感受當下的狀態,「我此刻感到快樂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在森林的小徑,這裡有大樹、落葉、透過林隙照下的陽光、微風、一種淡淡的香氣、還有蟲鳴聲。在這裡,讓我有一種身心放空、放鬆的感受。這是我感到快樂的原因」。或者是「我現在很憤怒,為什麼呢?因為剛剛被主管指派工作,明明那個業務應該是甲要完成的,不知道為什麼,主管現在交給我做,也沒有告訴我原因,我在想是不是因為甲跟主管的關係比較好?這讓我有種被占便宜的感覺。我現在感覺自己呼吸急促、頭痛、身體僵硬、好像快要爆發。」

覺察自己的感受,雖然自己的感受也許不是事實(因為人都是帶著自己的濾鏡在看世界,我們看到的可能都只是事實的一部分,然後透過自己的解讀,成為自己認為的事實),但我們可以先去觀察自己的感受,然後或許可以再對自己的感受做解釋。例如:「我為什麼為在山林間有快樂的感受呢?是不是因為這邊可以讓我暫時忘記繁瑣的事物?是不是我平時壓力太大?我的壓力源可能是甚麼呢?我為什麼為對「它」有壓力?……」對自己提問、跟自己對話,這樣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想法,也可以幫助我們做自己最好的朋友。

原諒自己練習:

  1. 找一個寧靜、隱密處。
  2. 寫下怪罪自己的所有念頭。
  3. 任情緒流逝。
  4. 寫下原諒自己,大聲唸出。
  5. 破壞那張紙、丟掉那張紙。

人都有懊悔、感到羞恥的時刻,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,對自己發脾氣的時間,比對別人發脾氣的時間還多,因為中國傳統的傳統文化是一個相對「求己」的社會,從小被教育要「溫良恭儉讓」,要「己所不欲、勿施於人」、要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聽」……不得不說,東方社會的傳統世俗標準與枷鎖,與西方相比,是較多的。所以,我們心裡的那個「超我」、那個「內在父母」,時不時會在我們沒有達到「標準」的時候,跳出來責備自己、羞辱自己,這是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不夠好、不自信原因。但,生而為人,總會有極限、總會有失誤的時刻、總會有短處,這些都是很正常的,所以不需要假裝自己是聖人去追求聖人的樣態,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成長、不需要進步,而是我們要「客觀」看待自己,從客觀中發現失誤的原因。以上的原諒自己練習,可以幫助我們「適度」的放過自己。

她的痛苦,我簡直無法想像。相較於我那火柴般的痛苦,她的痛苦猶如森林大火。不過我想到了一件事:「人人都曉得痛苦的滋味。」也許痛苦的種類不同,也許痛苦發生的人生階段不同,但痛苦就是來了,痛苦就是人生經驗的重要部分。

痛苦不會讓我變的獨一無二,痛苦會讓我變得有人性。無論我正要經歷什麼,我都不是獨自一個人,在我經歷以前,已經有無數人經歷過了。正如數千年前的古羅馬詩人所說:「我是人,因此人的事於我而言無一件不尋常。」

俗話說: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」,時代在變,人性卻未變過,你以為你的痛苦是痛苦,直到你看到真正的悲慘,才發現原來是你看的太少、閱歷太淺。有的人會因為買不到限量的愛馬仕而哭,而有的人卻因家破人亡而呆坐。很多時候,真正的苦,反而是說不出的,那種苦,才是真的大苦,而真的大苦,卻給人「看破」的機會。「看破」指的是一種昇華,轉念「知痛而不痛」,便能離苦得樂。這有點佛學的意味在裡面了。總之,人生就像一道場,我們都是修練中的人,希望大家在找尋自我的同時,別忘了多疼惜那個在世途中顛簸的自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