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閱讀心得:你沒有條件可以退休----阿部絢子

到底幾歲可以退休呢?

我曾無數次在腦中飛閃過這個念頭!

或許是因為工作的忙碌、業務的壓力、心情的不安、日常的緊湊,經常讓我沒有喘息的時間,所以特別渴望退休這件事,然而,現實總是很殘酷的,沒有了工作以後,就真的可以解脫了嗎?先不去想如何度過大量的空白時間,可怕的是退休金真的存夠了嗎?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:你問我可以退休了嗎?我嘛!永遠在存退休金的路上,所以在我六十五歲的時候,我還是拿起了吃飯的工具,準備上工。

也許是出於恐懼,也許是出於貪婪,我小心翼翼地做著理財規劃,但是,每月的超支總是讓我沮喪和失望!

這本書描述作者在高齡階段面對被公司辭退的境況,面對國民年金不足及找新工作、調整開銷等生活所感,看完後,我只想更有效的掌控自己的金錢,更有效的去實施自己的理財規劃,因為老後的拮据實在是太辛苦了呀!

 

※以下紅色字為書摘

●現在可以做到的五件事情:

1.降低水電費

2.減少非必要的外食

3.改變穿著

4.減少與富裕朋友往來

5.改變喝酒的「嗜好」

●節約要有限度:

減少消耗水電,飲酒也講求重質不重量,並減少與朋友的外食次數之後,我越來越常獨自尋找樂趣。

我喜歡請朋友來家裡玩,但不再烹煮盛餐請客,而是讓朋友各帶一盤菜,並且一年只辦一、兩次,努力依收入過日子。

但是我在計算後發現,這些方式並未在經濟上顯出多少節約的效果。水電費大概只減少一千日圓出頭,而工作上需要的購書費、交通費等是省不了的,所以接下來只能對餐費下手了。

百分之八的消費稅也擠壓了節約空間。

但我實在不想對飲食錙銖必較。身體是工作的本錢,不能為了減少消費而影響健康,因此蛋白質需要充足,維他命、礦物質也不能缺。而不想戒酒也是出於不願意節制飲食的心情。

我可以減少外食,盡量在家裡烹煮,但如果連在家裡吃飯都要節制,那活著還有甚麼意思呢?節淤非要做到這種地步嗎?

稍微靜下心來思考,年紀更大之後,花費顯然會比現在更多。總不能自暴自棄,不設法改變。

我得在飲食方面多下點功夫。食材的品質可以調整,但是要設法提升味道。例如,刀麗菜培根做義大利麵,搭配高麗菜炒蛋沙拉和葡萄酒。羊栖菜加豆腐泥、白蘿蔔沙拉配啤酒也不錯。豆腐加上一些納豆、海帶絲、吻仔魚,可以搭配番茄紫蘇和雞尾酒。

但每天都這樣搭配,遲早會煮不出新花樣,而可望外食的心思一定會開始蠢蠢欲動,想要嘗嘗美味的中式料理或壽司。

沒有收入卻想要解除消費限制,慾望增加時將會不可收拾。節約日子過久了,遲早會爆發。該如何是好?

沒錯,想辦法工作就對了。

作者在六十幾歲的年紀面臨了被公司辭退的情況,因為收入銳減,首先她先想到的就是去調整自己的開銷,然而作者很快的意識到過度的節約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只會讓她變得更不快樂,所以她決定再度就業,以應付收入不足的問題。

也許在日本,高齡者再就業是司空見慣,但我真心佩服這些阿公、阿嬤,為了生活而拼命努力的精神,看到阿部絢子女士描述在失去工作後的無助,心中升起了一種慚愧的感覺,在我埋怨工作的同時,卻忘了還好有這一份工作可以讓我有一口飯吃,讓我不致捱餓受凍,其實應該好好珍惜和感恩的吧!

 

●我的人生沒有優游自在這回事

前面提過,我個月領到的年金不到五萬日圓,要靠這點錢過日子是不可能的。早在六十五歲之前,我就沒有悠游自在這條路可以走。

本來以為國民年金約有十萬日圓,可以用來支付管理費、水電費、電信費等固定費用,只需抽出少許時間工作,就可以悠遊度日,不用繼續上班。

但現在我的工作時間並不短,而且對工作傾注了所有心力。因為還能工作就要工作。

既然要工作,就不要心不甘情不願,而是開開心心的,從中領略趣味,否則人生不會快樂。凡事都要樂在其中,如此才會對工作抱持積極主動的態度。

習慣一件事的速度,總是比學習一件事要來得快。雖是之前沒有做過的工作,但全部摸熟了,就能體會其中潛藏的樂趣。

不要從負面的角度看待眼下的現實,只要虛心接收現狀,就能積極的邁步向前。要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,並主動尋覓人事物的接點。

是的,趁著還有工作能力,就要盡量工作。

以前在雜誌上看過報導,義大利有一位照護員,雖已高齡八十六,依然樂於工作。我要以那樣的高齡者為榜樣,或許自己年過八十也還能在工作崗位上付出。

●有天晚上,有位比我晚才進公司的藥劑師打電話給我,我忍不住跟他抱怨:「我決定辭職了!」

當時她的回應是:「沒出息!」這句話簡直是當頭棒喝。

是的,要辭職並不難,但是區區小事就想辭職,多麼沒出息啊!她所言甚是。

只要抱著隨時都能離職的心理準備,無論發生什麼事,應該都能承受,就算辭掉此處的工作,以後還是會遇到同樣的情況,無論去到哪裡,都會立刻萌生辭職的念頭。我必須竭盡心力,看自己的韌性有多強!所以這樣的想法就改變了。

想到辭職隨時都可以,心情就放鬆了。以工作辛苦為理由的出辭呈,那是多麼丟臉的事。

在面對工作上的轉變時,作者雖然也面臨無助和痛苦,但是最後她都還是能用更積極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,這或許就是年長者的智慧!歷經風霜的日子已經讓他們磨出韌性,所以能去釋懷來自命運的安排。讓我不禁想著,六十幾歲的我,會是什麼模樣呢?是否可以做著自己喜歡的事?不再只是一個生活的抱怨者,而是一個能夠享受人生的老者,回首一生沒有遺憾?真希望自己可以這麼幸運!

 

●六旬年紀的工作步調與三十多歲的人明顯不同。無論是體能、動作或速度,差異一目了然,而且也比不上他們恢復體力的能力。既然這樣,帶著智慧、廣闊的視野、洞察力等不同層次的特質參與工作,心情會比較輕鬆。

看到年輕人以缺乏效率的方式工作,年長者或許會很想當頭棒喝,但切勿擺出家長式的威嚴,最好以委婉的措辭,清楚的傳授工作要訣。

如果年輕人不認同,也不妨這麼想: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明白。總有人聽得懂前輩試圖表達的意思。不必強求對方立刻理解,以寬容的心態,期待他遲早能夠領悟就行了。

在職場上的確不缺倚老賣老的人,這樣的人,雖然年輕人嘴上不說,但心裡卻明明白白,也是因為「為老不尊」的人越來越多,所以相對的不懂得「敬老尊賢」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了,這是一種惡性循環。

職場前輩需要尊重,但對職場後輩也要心懷寬厚,不可仗著自己的年資(老)就去欺壓年輕人,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,唯有與時俱進的觀念、能力,才可以站穩腳跟,減低被取代的可能性。

 

●我深切的體會到,不調整工作時間,連工作的本錢都會失去,六旬年紀的人雖然也必須努力工作,但千萬不能過度努力。

雖然需要收入,但萬一病倒,得另外支出醫藥費,那就得不償失了,更何況在健康不良的情況下工作是很辛苦的。健康與工作要維持平衡委實不易,畢竟年歲增長會帶來甚麼樣的身體狀況,是無法預料的。

我們只能衡量自身情況,設法繼續工作。這也是一種挑戰。

看到這裡有一種很心酸的感覺,年紀大體力不濟是不爭的事實,各位可以去想像一下,六十五歲的自己還在賣老命工作的情況,是不是會突然背脊發涼?「富有的老者笑到睡著,貧病的老人哭到醒來」。我們都會有老的一天,所以在老前規劃好自己的退休金是不得不去正視的問題,切不可抱持著: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、「明天的事明天再說」的逃避心態,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,未雨綢繆,多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吧!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晚景淒涼的「下流老人」呀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