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

   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閱讀的習慣呢?說真的,我的閱讀習慣竟然是出社會開始工作近十年後才養成的!所以,我深信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」,喔!不是(笑),是閱讀習慣可以隨時開始建立,只是看你願不願意而已!

以下紅色字為書摘

◎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沒有貧窮的閱讀者,貧窮的時候更應該買書投資智慧。

◎持續閱讀大量的書籍,滿溢而出的知識就會在某個時間點進化成智慧。

知識只是片段。知識本身不會成為財富,頂多只能讓你在學生時代的考卷上寫下正確答案。

出社會之後就像開書考試,能夠盡情查閱免費的知識。

而智慧就是知識x知識。

多種知識產生化學反應,創造出另一種新觀點。「這件事情也可以從這個角度看」,這就是智慧。

擁有智慧的人會帶給周圍快感,所以能夠獲得地位、募集金錢作為回報,這個社會就是如此運作。

無論古今皆然。

比起關在公司裡無止盡的加班,讀書學習更有機會出人頭地,獲得更多的薪水。

    「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」,我覺得的確是如此。

    自從開始有了閱讀習慣之後,真的有種「開智慧」的感覺,透過書本,不管是上友古人或縱貫東西,隨時可以透過文字了解頂尖大師的思想義理、研究精華,就像是「武林秘笈」一樣,只要有心翻閱,就可以幫助你打通任督二脈,功力大增。

◎閱讀,將完全改變往來的人。

如果持續閱讀,最先改變的就是平常往來的人。

因為閱讀的人會逐漸無法與不閱讀的有共同話題。

只要你繼續讀書,在不讀書的群體裡就逐漸待不下去。

不讀書的群體,聊的多半是負面的八卦。

讀書的的人,主要聊的都是積極正面的事情。

因為閱讀能夠接觸彷彿宇宙般龐大的世界觀,於是負面的八卦就會變得像魚缸一樣狹窄。

所以,如果情侶或夫妻其中一位喜歡閱讀,另一位不閱讀就必須小心。

因為彼此成長的速度會變得截然不同,導致逐漸失去平衡。

我想說的不是誰比較高等或誰比較低等。

也不是誰正確或不正確。

單純只是生活的世界完全不一樣而已。

差別變得像是魚和鳥。

讀書的人與讀書的人形成群體,不讀書的人則與不讀書的人混在一起。

    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。

    接觸的、喜好的、沉浸的都將逐漸形成自己的習慣、價值觀,自從愛上閱讀之後,確實比較少時間無所是是,浪費時間,「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」就是這樣的感覺,當然,為了跟上話題,偶爾還是會去看看介紹流行相關的影片或劇(濃縮版),不過那種感覺還是不比閱讀時的喜悅,每次看完yt都會有一種空虛的感覺,看完一本好書帶給我的感動和滿足,明顯更多。

◎消沉之後,必定能因閱讀而復活。

消沉的經驗對閱讀者而言,就如同掌握了讀書樂趣不斷湧出的機會。

消沉的時候、不如意的時候、孤立無援的時候,才能更深入品味書本。

回憶當初為何會鑽進書洞裡?因為正值人生低潮期的我,覺得煩悶又無處可訴說,所以一開始是想要「自救」,讀了非常多「心理」相關的書籍,想了解自己的困境,練習慢慢克服、緩解的方式,一步步治癒自己,漸漸的,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,慢慢的,鑽進書洞後,我感覺自己就像進入了一個異世界,我可以在裡面忘記自己、丟掉框架、拋開身分,純粹的在書洞裡翻滾、躺平(笑)。

◎最好每天讀一本書,如果有困難至少每週讀一本。

一年之後就會有驚人差距。

    去年4/6到今天,讀了118本書,換算下來,大約是三天讀一本書!

    有人問我財務自由後最大的願望是什麼?我的心願很簡單,就是可以一整天泡在圖書館,看書,寫書!

◎我這輩子都不需要高級車。

房子只要足以生活就夠了。

三餐都自己主也很幸福。

身上穿的衣服,至少要珍惜的穿上十年。

我這樣的價值觀,從學生時期至今都沒有改變。

我最終極的幸福,就是將可運用的所得全部拿去買書。

在我沒沒無聞的貧窮學生時期,比起沒錢吃飯、沒錢繳學費,沒錢買想要的書的痛苦更令我難忘。

在書店裡拿著想要的書去櫃台結帳時,錢包裡卻差十圓日幣的場景,至今仍是讓我冒著冷汗驚醒的惡夢。

    記得剛開始有了閱讀習慣之後,那一陣子也陷入瘋狂買書狀態,總是會上博客來網站或去誠品書局逛逛,總是不會空手而回,漸漸的書架就被塞滿,有時候前幾次買的書還沒讀完,就又買了新書,因為書是自己的,想著反正隨時有空再看就好,反而沒有想要趕快看完的念頭。

    後來接觸極簡主義,也想要快點財務自由,就不再隨意添購書本了,雖然這樣好像有點對不起作者,可是,我敢保證,從圖書館借來的書,我總是帶著喜悅又感恩的心,慎重地去閱讀,也因為圖書館借閱的書籍有還書期限,所以反而幫助我建立了抓緊時間趕快讀的習慣呢!

◎我要嚴厲的告誡總是借書來讀的人。

如果將來想要立於眾人之上,書一定要自己花錢買來讀。

總是借書來讀的人,這輩子將永遠無法出人頭地。

不願意付錢的人會漸漸變得小氣、傲慢,無法學習。

最後損失的是自己。

    這段話有點對也有點不對。

    我能了解身為作者,當然會希望讀者用買書的行動去支持自己的創作,但是把借書閱讀的行為否定為「這輩子將永遠無法出人頭地。不願意付錢的人會漸漸變得小氣、傲慢,無法學習。」也太偏頗。

    其實,雖然我現在絕大多數的書都是由圖書館借閱而來,但偶爾,還是會因為有些書真的太經典、太好看,而忍不住想擁有,所以會去購買,而這樣的書擺在書櫃裡,才會是自己的珍藏,才不會是被斷捨離的存在。

    最後,建議大家多花點時間閱讀吧!網路上五花八門的影片確實吸睛,但是相信我,收穫一本好書,絕對物超所值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