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

關於「一個人」這三個字,每個人的感受也許不盡相同。

有人覺得「一個人」帶著寂寞的味道,有人覺得「一個人」象徵自由的逍遙,有人覺得「一個人」是不可避免的歸宿……。

你,喜歡一個人嗎?

我,喜歡也不喜歡(笑)。不知道從何時開始,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非常需要「一個人」的時間的人。不喜歡別人整天黏著我,也不喜歡與人合住的寢室,一天當中,我就是需要一些「獨處」的時間,如果沒有這樣的時間,我會覺得「不自在」,也會覺得「很辛苦」,也許是覺得只有自己「一個人」的時候,我才真正屬於自己吧!就好像是一種需要「充電」的感覺。

不過,充飽電之後,我還是會喜歡與人為伴的快樂,只是不那麼強求就是了。

以下紅色字為書摘:

◎想成功,就讓自己成為「一個人」

◎「和大家一樣」毫無意義:領悟「就算一個人又怎樣」的原則,人生不會再受人左右。

◎一個人努力就能一個人擁有勝利:當大家在玩樂的時候,只要自己一個人持之以恆繼續努力,就能獲得領先。

◎阻礙成功的五大風險──玩樂、手機、聚餐、異性、電視:列出會阻礙自己達成目標的事物,改變應對的方法。

◎遠離人群,增加「可運用的時間」:把時間留給自己去蒐集、研究他人成功的方法,並實際採取行動。

貫穿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:一個人更能夠專心的朝自己的目標邁進。

這一點,我是很認同的,因為我自己就是需要一個人才能靜下來的人,也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。

念書時,同學約我去咖啡店、速食店看書,除非我不想看書,不然我一定會拒絕,因為我知道我到了現場,絕對靜不下心,還會干擾想念書的朋友,就像國中聯考、高中聯考(不小心暴露年齡了呀),我從來不參加畢業後的到校自習,因為我知道我到學校絕對只會找好友聊天,根本不想看書,好在我爸媽很信任我,所以老師打電話到家裡關切,我爸媽都會幫我說話。

我還記得高中聯考的前三個月,因為之前太混,所以模擬考出來分數只到私立大學的後段班或沒聽過名號的xx管理學院,然後班上有一個死對頭模擬考成績還不錯,就放話說自己要考「台大法律系」,我當下為了賭一口氣,發憤立志讀書,所以在那之後,我斷絕一切課後社交,手機不再開機,每天讀到凌晨,甚至考前一個月,每天晚上只睡三、四個小時,而且睡在地板上不敢睡床,怕一睡就睡太久,因為我發現自己根本念不完!

還記得有一天起床吃早餐(基本上只有吃飯、上廁所、洗澡,才會出房門),我媽看我一副形容枯槁的樣子,還特地問我說:「你今天要不要約同學出去走走?」因為我高三考上駕照就騎摩托車上學了,之前常跟朋友出去,她看我最近閉關到這種程度,我知道媽媽在睡前都會偷偷晃到我的房門前,因為我都有看到陰影和聽到動靜,她可能真的怕我讀到「瘋掉」!我搖搖頭,大口迅速吃完早餐就又回房了,我的目標是考上第一志願,當然不可以鬆懈!

唸書唸到很崩潰的時候,我就會拿出我外婆的遺物,向她訴苦,請她給我撐下去的力量(看來我的外婆真的有聽到),就這樣過完「一個人」的三個月。雖然我最終沒有考上第一志願,但是我卻當了三年來第一次班上的「第一名」,順利成為了本班的黑馬,我的聯考成績是班上最高的,而且也順利的進入了國立大學,而那位搖旗吶喊要念台大法律系的同學,卻只有考上私立學校(聽說後來重考,還是私立)。

高中班導本來對我很不諒解,因為我畢業後沒有選擇回校參與複習班,但是考試結果出來,她終於也相信我說的:「我在家比較看得下書。」

每次回想這段過往,我就會覺得幸好自己夠了解自己,否則如果真的回學校念書,我一定心不在焉或一直想找同學聊天,不過也很佩服我的父母,心臟夠大顆,一直以來都可以信任我的決定。

 

◎不要想討好身邊的人,反而要當個被討厭的人:讓自己成為大家眼中「別管那傢伙」的人。

這段敘述,我只認同一半。的確不需要刻意討好她人,但也沒有必要把自己刻意營造成「討人厭」的傢伙。

刻意討好和被討厭是不能拿來對比的。

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處事的方式和風格,怎麼做是自己的選擇,喜不喜歡是他人的感受,但是我們不應該「主動」去做影響、犧牲他人的選擇(在你有選擇餘地的時候),本書有一段我特別不認同的敘述,就是作者念大學時為了準備考會計師證照,大學分組討論時無法全心配合任務進行討論,而被組員抱怨,作者卻沒有改變自己的態度,反而堅持自己的想法,最後他繼續不配合,同學也就不管他了,作者還有一種這樣就「得逞了」的感覺。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,在你私人的時間裡,你要多拼命是你的事,我敬佩這樣的人,可是你在小組成員的任務裡,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,卻要大家配合「成就」你的理想,這樣的行為就是自私的小人。

對於小人,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給予同情和妥協。

 

◎已故藝術家岡本太郎曾經說過:「藝術、哲學、思想等,都是孤獨之下的果實。」

追求極致的人,基本上都是孤獨的。

到頭來,沒有人可以一面和大家玩樂,同時成為一流。

藝術家也好,棒球選手、壽司師傅,甚至是高爾夫球選手或創業家也好,他們真正面對的不是他人,而是自己。

必須先面對自己的內心,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追求更高的層次。

唯有這樣,才有辦法培養自己獨特的能力。

「追求極致的人,基本上都是孤獨的。」有點淒美的感覺,但,在這個紛擾的世界,想要淬鍊,果然還是需要「一個人」的沉靜感吧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