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

一開始,是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感到好奇,「不做討厭的事,也能活得很好」真的有這種事嗎?通常,在我的認知當中,應該只有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、三代或是中了比雷劈機率還低的樂透,才能有這樣的機會過上這樣的好日子。但作者的一些想法確實和一般人很不一樣,所以他能找到一種「特殊的」方式過日子,「不做討厭的事,也能活得很好」。

 

「想請我吃飯的人,請私。」

條件:

‧社群網站的追蹤人數5000人以上。

‧擁有非常有趣的經歷。

‧博士畢業生或在學博士生。

‧稀有職種。(在職人數50000人以下)

‧有無法跟別人說的秘密。

‧擁有不輸給任何人的喜好。

‧付我5000元。

作者是一名二十幾歲的「被請客專家」,過著被人請客的生活,神奇吧!

曾經,他有一段不短的時間是借住在不同的朋友家,以節省住宿的開銷,現在終於租了自己的房子,並且養了一隻貓,他靠著被人請吃飯,還有在付費訂閱網站寫那些請他吃飯的人的特殊故事生活。不得不說,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商人,簡直是無本生意的最高境界,請他吃飯還得有條件限制,甚至還利用請他吃飯的人的故事來賺錢,真是讓人叫絕,雖然一開始是無心插柳,但沒想到也就讓他柳成蔭了。

因為過著近乎「不事生產」的特殊生活方式,他當然免不了被怒罵、指責:

「乳臭未乾的小子」「以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嗎?」「反正大家馬上就會膩了!」「去死」等誹謗中傷不計其數。

不過,他厲害的地方是不受他人網路霸凌的影響,依然開心逍遙的過日子:

不過,我也沒有因為這樣而感到難過或受傷。我甚至覺得「大家怎麼那麼生氣好好笑」「原來大家生活的很苦啊!」「大家一起不要做討厭的事就好了嘛!」「要消除掉所有討厭的事可能不容易,但是若能減少比例也不錯」,不只我自己過得爽,我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不再活得那麼辛苦。

沒錯,人總是要為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付出代價,雖然我不很認同他的某些人生觀(過於現實、過於自我,缺少了生而為人可做的更積極的貢獻),但我能給他選擇的尊重,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,至少他能夠好好活著,不為非作歹,也算是實現了人類道德標準的底線。

書中有一小部分書寫到了那些來找他吃飯的人的故事,有些我覺得還蠻好笑的,例如:

之前來請我吃飯的新興宗教前任教主說:「宗教的必須元素是愛與恐懼」「宗教長期持續經營的訣竅在於,榨取信徒的金額不能超過年收的15%」「飄浮在空中那種奇蹟式內容已經沒有用了,現在人沒那麼好騙」「宗教是可以創造出來的」,聽起來跟資生堂廣告一樣。

還有,他提出了自己對讓座這件事的看法:

光是站起來,就能讓別人覺得你很棒,這很不容易耶!當你讓座位給老人時,說不定正好被公司的同事或朋友目睹。拿我來說,如果追蹤我的人剛好看到我讓座給老人,或許他會在推特發文說:「被請客專家讓位給老人,人好好!」我完全是賺到。所以見大家有機會一定要試試看。

作者偏好不從道德層面去看待一件事的好壞,而是以實際層面去思考事情的價值,其實道德與現實可以相輔相成,不過作者自認對道德倫理之類的東西無感,而是純粹思考著「划算的行動」。

不過還是有一些,我必須舉手認同的地方:

◎為了排解累積的壓力,我們會花掉比賺來的更多的錢。也就是說,無論你如何努力的使資產最大化,或是做自己討厭的事情,讓心情越來越差,為了恢復好心情便得花費相對的錢,所以仍賺不到錢。

◎削減至今花在「持有」的費用,將那些為大家都有所以我也要有的,用在其他想自由使用的地方,不是很棒嗎?當你察覺汽車和名牌精品都不是需要擁有的東西時,生活會變得非常輕鬆。

◎因為追求認同而購物,即使能夠滿足一時,也無法滿足一輩子。因為你真正想獲得的不是賓士,而是他人的羨慕,而這是沒有盡頭的慾望。

◎將資源分配在擅長做的事物上會比較快樂。

總之,這是一本很容易看完的小書,去看看不一樣的人生觀,也還蠻有趣的!

喔!對了,還有一件事,在書的最後,作者說了:

◎最後,想告訴大家一件事情。其實這本書不是我寫的,我只寫了前言跟後記。

我覺得寫長文很累,所以沒有出書的計畫。當然這本書都是來自我的想法,只不過透過其他寫手幫忙彙整,這本書的每一個字、每一句話都是我說的。所以你看!不做討厭的事還是能活得很好吧!

不知道為什麼,看到這段敘述真的有一種想打他的感覺(笑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