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昨天看了一本書,書名叫:「女性貧窮」,作者是日本NHK特別採訪小組。

其實我一直都很關注日本經濟帶來的一些社會現象,下流老人、中年打工族、臨時派遣工等,因為我很擔心未來的台灣,也會走向這樣的趨勢,令人不安。

本書中採訪了很多讓人無法想像的生活境況,跟我們所熟知的「日本」大相逕庭,就連採訪小組本身也都感到吃驚,相關節目播出後,廣泛引起討論。被採訪的女孩年齡層約在18~30歲左右,25歲以下佔多數,都非常年輕,但她們有可以作夢的年紀,卻有著不敢作夢的現實。

1.「我的理想是過著普通的家庭生活」

友美才十九歲,但是從高中以來就必須打工分擔家計,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她,哥哥因為受不了家中的負擔已離家不顧,她要打工、上學、還有照顧妹妹,為了將來有穩定的工作,正準備貸款念書,希望畢業後成為幼兒園老師,但令人擔心的是,友美就算成功畢業也找到幼教工作,但幼教老師薪水其實也不算高,要還貸款、要生活及照顧家人,其實非常沉重,但友美已經把未來都寄託在個念想裡。友美是一個很善良的長姐,也很努力的生活著,但是生活的壓力讓她變得不敢有太多想像,從小需要額外花錢的課外活動她都沒有參加過,懂事以來她就是在協助家務、打工和照顧家人中度過。

2.「這種工作賺得多,要是以後我女兒說想做這一行,我覺得我會同意。」

許多女性因為人際關係斷裂、缺乏知識、有精神狀況、單親、欠債、藥物依賴、不排斥性產業,而投入性工作,尤其是單親媽媽們。找工作時,因為有孩子會被雇主視為困擾,擔心員工必須不定時請假照顧小孩,所以很難找到工作機會。有些工作又因為需要加班,除了需多付擔幼兒園課後照顧費,而且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,薪水甚至無法應付所需,所以單親媽媽們也只能放棄。因此有一些性服務派遣公司,直接會在招攬廣告上明文寫著「歡迎單親媽媽」,而為了讓媽媽們能安心工作,業者竟然可以從工作、育兒援助到宿舍,一條龍服務,所以「性產業」常常成為這些無助媽媽們的最後希望。記者在採訪時,有一位媽媽說:「「這種工作賺得多,要是以後我女兒說想做這一行,我覺得我會同意。」說話時,手中還正抱著女兒。實在很難讓人想像,這位媽媽到底經歷了什麼?讓她產生出這樣的價值觀。

3.「夢想?沒夢想。」

許多離開家庭的「漂流少女」,待在「內有插座」的咖啡廳裡,就這樣帶著行李箱過日子,然後過著援交、居無定所、依靠男人……的生活,採訪小組問一個十九歲的女孩,夢想是什麼?女孩回答:「「夢想?沒夢想。」很多像這樣的女孩,接下來就步入了未婚懷孕,甚至不知道爸爸是誰的困境,有一些女孩會選擇到出養機構暫住,生完孩子後就出養,然後又再回歸這樣的生活,仿佛沒有靈魂的肉體,呼吸著不自由的空氣,不知道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,她把自己徹底弄丟了?

4.「到了這地步,我只能認命,否則連活都活不下去。」

彩香十九歲,已經在不到半坪大空間的網咖住了大約兩年半,更令人震驚的是,她的母親和她的妹妹,也都住在這間網咖裡的不同隔間內,是所謂的「網咖家庭」。其實網咖的月租和一般租房差不多,但因為租房需付押金、水電、管理費、還有禮金等,這些貧窮線下的人,根本沒有多餘的錢繳交,所以選擇住在網咖中。彩香和媽媽、妹妹們,過著相當貧困的生活,姊妹經常一天吃一餐,因為金錢有限,吃得也很不健康。最後姊妹獲得安置,但精神問題卻困擾著姊姊……。

許多觀眾和採訪小組常常會對這些女性的覺得感到困惑,確實,到底她們為什麼會一步步讓自己成為現在的個樣子?有些時候好像不完全是命運的注定,而是個人選擇的問題,這中間的確存在著很多難以解釋的個人因素。

人本來就是感性的動物,人類的理智是透過智慧、學習培養出來的,所以當一個人沒有好好地接受過家庭的照顧、沒有好好地接受過學校的教育,從小到大沒有人給過她適當的引導,也就不難理解她為何會做出許多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了。這本書的著作完成日是2014年,2021年初版,即便過了七年,這些當初受訪的女性,也很多未滿三十歲,不知道她們現在過得好嗎?

人生的路途上,確實有許多的未知與無奈,但大多數的無奈,可以透過心境的轉化獲得昇華甚至改變,無論如何,守住道德的底線,做一個清白的人,每天試著做更好的自己吧!

「妳若盛開,蝴蝶自來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浦三念想 的頭像
    浦三念想

    小屋裡的群星

    浦三念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